邮箱:support@zcecs.com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南滨河路27号贵都国际中心A座1111室
随着GPU集群、AI服务器等高功率设备的普及,传统风冷系统在散热效率与能耗控制上逐渐受限,浸没液冷技术凭借“直接换热、自然冷源利用”的先天优势,成为数据中心低碳转型的重要选择。北京中测信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结合联想福州数据中心、宁夏联通数据中心等液冷项目实践,从架构设计、冷源适配到改造落地,梳理可落地的全流程方案。
一、浸没液冷系统的核心设计差异:突破传统风冷思维
与传统风冷系统相比,浸没液冷的设计逻辑需围绕“液体特性”与“系统协同”重构,核心差异体现在三个层面:
1. 机柜布局与空间利用
液冷机柜采用服务器垂直安装(替代传统水平插拔),机柜间距与通道设计需重新规划。联想福州数据中心测试显示,背靠背布置的液冷机柜(间距1.2m)比面对面布局出柜率提升15%,但需预留CDU(冷却液分配单元)维护空间(≥0.8m)。设计时需通过CFD模拟验证:
- 机柜排列方式(背靠背/面对面)对冷却液管路长度的影响(管路每延长10m,泵组能耗增加约3%);
- 楼板承重适配(单台液冷机柜装满冷却液后重量达800-1200kg,需局部加固至≥1.5kN/㎡)。
2. 冷却液循环系统设计
冷却液成本占液冷系统初期投资的20%-30%,需通过管路优化减少用量。宁夏联通数据中心采用“双供双回”管路设计(见图1),相比单回路减少冷却液填充量18%,同时实现单点故障冗余(某段管路检修时,切换备用回路不影响机柜供液)。关键设计指标:
- 管路流速控制在1.5-2.0m/s(避免湍流导致的压力损失);
- CDU与机柜的距离≤15m(降低沿程阻力,泵组功率可减少10%)。
3. 散热效率与IT设备适配
浸没液冷允许更高的进液温度(25-50℃),但需与服务器耐受阈值匹配。中原大数据中心测试显示,当进液温度从30℃升至35℃时,CPU核心温度仅上升2℃(仍低于85℃阈值),但冷源能耗降低12%。设计需验证:
- 不同负载下的温差控制(服务器进出液温差宜保持5-8℃,避免局部过热);
- 冷却液绝缘性(击穿电压≥30kV,符合T/CIE087-2020标准)。
二、新建项目冷源选型:开式与闭式冷却塔的场景适配
冷源是液冷系统节能与成本控制的核心,需结合气候条件、运维能力选择方案:
1. 开式冷却塔方案
- 适用场景:夏热冬暖地区(如华南)、运维团队具备水质管理能力的项目;
- 优势:造价仅为闭式塔的1/3-1/5,无喷淋泵能耗,可搭配无风机设计(自然通风)将PUE降至1.1以下;
- 关键措施:
- 采用镀锌管道(替代碳钢)减少腐蚀,某项目运行2年后水质仍保持清澈(浊度≤5NTU);
- 增设自动加药系统(阻垢剂+杀菌剂),控制军团菌含量≤100CFU/mL。
2. 闭式冷却塔方案
- 适用场景:北方寒冷地区(需防冻)、对水质要求极高的金融机房;
- 优势:冷却水与空气隔离,可直接使用乙二醇溶液(浓度30%时防冻温度达-15℃);
- 优化方向:
- 取消喷淋泵(采用重力喷淋设计),降低能耗约8%;
- 定期更换乙二醇溶液(每2年1次),避免氧化产生羧酸腐蚀管道(某项目因未及时更换导致盘管泄漏,维修成本增加5万元)。
3. 混合冷源方案
奥飞迅云酒仙桥数据中心创新采用“开式塔+板式换热器”组合:夏季用开式塔散热,冬季切换至板式换热器利用室外冷空气(干球温度≤5℃时),全年自然冷源利用率提升至85%,较单一冷源节电20万度/年。
三、既有机房改造:低成本实现液冷升级的路径
老旧机房改造液冷的核心是利用现有资源降低投入,中测信通在金阳大厦全国股转公司维保项目中验证了一套经济方案:
1. 冷源复用
- 主冷源:沿用原有冷却水系统(冷却塔+冷却泵),通过新增过滤器(精度50μm)控制水质;
- 备用冷源:利用闲置的冷冻水管路(原风冷空调遗留),CDU设计双接口实现切换(主备切换时间≤10秒)。测试显示,该方案较新建冷源节省投资40%。
2. 管路与阀门优化
- 阀门精简:传统风冷系统需2个串联阀门,液冷CDU(1用1备)可减至1个(见图2),某改造项目减少阀门30个,节省管路成本15%;
- 压力匹配:当冷冻水压力(3.5bar)高于冷却水(2.0bar)时,在切换阀后增设减压装置,避免CDU接口承压超标。
3. 负载迁移策略
分阶段替换机柜(每次不超过总数量的20%),避免冷源瞬间过载。某项目通过“先低功率机柜、后高功率集群”的迁移顺序,确保改造期间机房PUE稳定在1.4以下。
四、设计验证与风险控制
液冷系统需通过严格测试规避隐性风险,中测信通的标准化验证流程包括:
- 密封性测试:对液冷机柜、管路进行1.5倍工作压力(约6bar)保压24小时,泄漏量≤0.1L/h;
- 动态负载测试:模拟IT负载从30%突增至100%,验证CDU流量调节响应时间(≤30秒);
- 极端场景验证:关闭主冷源后,记录液冷机柜温度升至40℃的时长(需≥15分钟,预留应急处理时间)。
浸没液冷技术的推广不仅是散热方式的升级,更是数据中心从“高能耗”向“低碳化”转型的关键抓手。通过科学的架构设计、冷源适配与改造策略,既能满足高密度算力的散热需求,又能将PUE控制在1.2以内,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绿色算力支撑。
关键词:浸没液冷设计、数据中心冷源优化、液冷机房改造</doubaocanv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