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support@zcecs.com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南滨河路27号贵都国际中心A座1111室
现代防雷技术的理论基础在于:闪电是电流源,防雷的基本途径就是要提供一条雷电流(包括雷电电磁脉冲辐射)对地泄放的合理的阻抗路径,而不能让其随机性选择放电通道,简言之就是要控制雷电能量的泄放与转换。德国专家希曼斯基在《过电压保护理论与实践中》提出了现代防雷保护的三道防线:
①外部保护将绝大部分雷电流直接引入大地泄散;
②内部保护防止沿电源线或数据线、信号线侵入的雷电波危害设备;
③过电玉保护限制被保护设备上的雷电过电压幅值。
这三道防线相互配合,各尽其职,缺一不可。雷电的防护可分为两方面,即直击雷的防护和感应雷的防护。
(1)直击雷的防护
直击雷防护的主要设计依据是国际电工委员会IECl312-1一3《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电子设备雷击导则》、《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等。目前,防直击雷都是采用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线、避雷网作为接闪器,然后通过良好的接地装置迅速而安全地把它送回大地。
(2)感应雷的防护
感应雷的防护是从整体和系统上建立起三维的防护体系,主要包括在被保护设备构成的系统申采取以下措施:
①电源防雷:配电系统电源防雷应采用三级防护,避雷器采用的是(B、C、D)三级防雷的方式。第一级保护(B级),一般安装在建筑物输入电源总配电室内的进线配电柜上,或楼内单元输入电源的主配电盘上。主要用于保护整幢建筑物用电设备或单位的主要用电设备。第二级保护(C级),主要安装在设备配电柜上。第三级保护(D级)主要安装于各个用电设备的电源端,用于保护最终的用电设备。
②信号系统防雷:与电源防雷一样,信号系统的防雷主要采用信号避雷器防雷。目前,数据网络常采用的方式有电话线、专线、X.25、DDN和帧中继等,通信网络设备主要为调制解调器、DTU、路由器和远程中断控制器等。通常根据通信线路的类型、通信频带、线路电平等选择通信避雷器,将通信避雷器串联或并联在通信线路上。
③等电位连接:等电位连接是将正常不带电(或不传输信息)的、禾接地或未良好接地的设备金属外壳、电缆的金属外皮、建筑物的金属构架、金属管线的桥架与接地系统做电气连接,防止在这些物件上由于感应雷高电压或接地装置上雷电入地高电位的传递造成对设备内部绝缘、电缆芯线的反击。等电位连接的目的是减小需要防雷的空间内各金属部件和各系统之间的电位差,防止雷电反击。
④金属屏蔽及重复接地:在做好以上措施的基础上,还应采用有效屏蔽、重复接地等办法,避免架空导线直接进入建筑物内配电系统和信号系统,尽可能采用埋地电缆引入,并用金属导管屏蔽,屏蔽金属管在迸入建筑物或机房前重复接地,最大限度地衰减从各种线缆上引入雷电高电压。